丁学良谈毛泽东的文革与薄熙来的重庆模式。
著名中国政治社会学家、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丁学良最近出版了一本以《液体的回忆》为基础的新书《革命与反革命追忆》,该书的副标题是"从文革到重庆模式"。
这本由十多篇文章组成的"思索报告",从毛泽东的文化大革命追忆起,直到薄熙来的重庆模式,从个人角度深刻反省中共建国后历次所谓的"革命"。
丁学良教授说,这本《革命与反革命追忆》是源自他自己对文革的切肤之痛,而薄熙来事件则是一场小型文革,类似的小型文革将来在中国还会发生,所以应该将它从思想和意识上根除杜绝。BBC中文网在毛泽东去世37周年之际、薄熙来被判刑之前,电话采访了丁学良教授,请他谈谈毛泽东的文革和薄熙来的重庆模式对中国的影响。
尽管丁学良教授在书中批判历次革命对中国的负面影响,但他认为,目前中国政府在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左倾做法,并不一定是在实行"没有薄熙来的薄熙来路线",而是中国权力机制内部各种力量斗争的表现。
小型文革还会重来
有评论说,丁学良教授在这本书中的观点之一是:中国的文革并没有远去,而是以各种其它形式深藏在中国社会结构的所有角落。
这一观点并不为所有人认同,理由很简单,文革伤害了绝大部分中国人,文革留给中国人的是一个惨痛的集体记忆或民族记忆,所以不可能再次发生,即便有重庆的唱红打黑,也只是左倾思潮回潮,与文革和革命无关。
但丁学良教授指出,尽管一次历经十年、波及全国规模的文革可能不会发生,但文革中一些非常关键的做法和表现形式,却仍然不断在今天的中国社会出现。
薄熙来在重庆的唱红打黑以及整个薄熙来事件,在丁学良教授看来,是继承了毛泽东文革精髓的一部分,薄熙来举起的是毛泽东这把大刀,本来已经向四面八方砍去,只是后来不小心砍到了自己。
薄熙来没有毛泽东那样的权势和力量,不能让文革的做法普及全国范围,但文革中的最核心动力:阶级仇恨、路线斗争、政治斗争和意识形态斗争,却被以步步加码的方式推行,而当残酷的相互斗争的机器发动起来之后,就无法轻易收场。
显示在薄熙来案件中,尚未公开的核心内容相信是薄熙来串通其他人,准备以政变的方式来改变中国最高权力的转移方式,他的下场和当年文革中打倒刘少奇、打倒林彪也是一样。
所以按照丁学良教授的说法,薄熙来事件实际上是中国多次发生的"小型文革"之一,而这样的小型文革将来还会再发生。
因为虽然中国现在已经没有了毛泽东那样的超级革命领袖人物,但共产党存在一个把政治上、思想上和理念上的不同观点定义为你死我活斗争的传统和机制。
只要有了不同的意见、方针或观念,掌控权力、资源和国家机器的一方,就一定会想方设法把对手置于死地,这个对手可能来自民间,更可能是党内政权机器中的一部分。
所以丁学良教授认为,只要中国共产党的这种把异见方变成敌人的机制存在,文革悲剧就会在不同的时候以不同的方式在中国的什么地方再次重演,只不过规模和时间更小而已。
并非"薄熙来路线"
薄熙来事件爆发在胡锦涛、温家宝任上的最后一年,作为新上任的中国最高领导,习近平和李克强政府上个月审判了薄熙来,对他的判决相信会很快宣布。
外界对习近平和薄熙来之间的关系多有评论,认为他们向来不和。习近平上任后不久就发表讲话肯定毛泽东的功绩,在政治思想和意识形态方面大力批判西方民主和宪政,并不断加大对互联网和新媒体的控制。
许多人认为,习、李政府是在实行"没有薄熙来的薄熙来路线",实质上推行的是一条和毛泽东及中国共产党的传统思想理念一脉相承的、排斥民主宪政的路线,使人回忆起文革。
丁学良教授却不赞同这一说法,他对BBC中文网说,不能这么快就得出这样的结论,因为中国共产党的庞大权力体制在外表看来似乎有统一的旗号、统一的路线和领导架构,但实际上内部的左、中、右各种力量一直在不断角斗。
所以目前出现的各种现象,更有可能是中国权力体制中一些既得利益集团,仍然希望在未来的5到10年中,使中国的政策走向和最重要的权力运作仍能最大化的符合他们的利益,因此推动习、李政府按照他们期待的方式行事。
丁学良教授不认为习、李政府目前的行为与薄熙来的重庆模式一脉相承,更不是毛泽东的文革回潮,而只是有些类似之处,这种乐观的期望,正是中国的希望所在。(BBC)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