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晤士报》评论称薄熙来案与"彰显法治"的声称全然不相符。
英国媒体继续关注薄熙来一审被判终身监禁,并解读量刑的轻重及此案判决在中国政坛的历史地位。
中共前重庆市委书记、中国政坛一度冉冉上升的新星薄熙来星期日(9月22日)在济南中级人民法院一审被判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政治死亡法庭判决七天之内可以提出上诉。
《卫报》记者从济南发回的报道称,中国希望这桩数十年来最大的政治丑闻尽快成为历史,为薄熙来的政治生涯划上句号,但薄熙来的支持者和反对者对法庭的判决都不满意。
该报记者引述"人权观察"高级研究员林伟(Nicolas Bequelin)说,这是因为双方都认为此案"是政治案......既没有为薄熙来提供应有的程序,也没有为他的受害者伸张正义,更没有向中国公众揭示他滥权的真相。"
美国哈佛大学中国问题专家马若德(Roderick Macfarquhar)认为薄熙来"很有可能曾经利用政治局常委内部可以利用的一切分歧来设法排挤习近平。"
报道归纳了"挺"薄和反薄两方面对他的态度后指出,薄熙来在重庆的打黑表明他的肆无忌惮。
报道说,终身监禁意味着薄熙来政治生命的终结,但英国诺丁汉大学的曾瑞生认为,假如中国的体制将来某一天出了问题,那时只要薄熙来还活着,他或许仍有很小的机会重见天日。
而美国布鲁金斯研究所的李成指出,在今后多年的中国政治演变轨迹上,薄熙来仍将是一个重要元素,尽管他在政坛东山再起的可能性等于零。
竹幕依旧
《泰晤士报》社评认为,中国当局希望通过薄熙来案彰显法治、法制,但结果却适得其反。
文章开篇指出,济南中院的薄案微博上引用了英国高等法院首席法官休厄特勋爵的名言,"正义不仅应得到实现,而且要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加以实现",以此明义,但周日的判决表明它未能实现这个目标。
文章说,薄案判决后,没有人会觉得此案释放了当局不再容忍高层贪腐的信息;被判终身监禁和罚款相当于250万英镑的薄熙来进监狱时,外人看来他最大的罪错在于他充满魅力而又成为习近平的对手。
正如中国异议艺术家艾未未所言,庭审给人的最大启示是要尽可能跟当权者保持一致。
文章指出,导致薄熙来下台的英商海伍德被杀事件仍未得到真正的调查,庭审记录经过删节发表,支持薄熙来的网页被封,支持他的人被拘留......如此种种,难免令人感到中国所称的法治名不符实。
结论是,旁观者可能会得出结论,薄熙来很可能确实犯了什么罪,但究竟是什么罪,是谁基于什么理由来决定哪些重要哪些不重要,仍然只有猜测。
《金融时报》报道了一审判决的消息,引述熟悉内情的消息来源说,这个判决其实归根结底是由习近平和政治局常委的其他成员作出的。
报道说,这一"严厉"的判决表明中国领导人感到必须确保64岁的薄熙来不会提早出狱并重返政坛。BBC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