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以后的中共领袖尽管都各有执政理论和口号,但再没有过理论家型的领袖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捷发文驳斥高文谦《晚年周恩来》一书丑化毛泽东。中国最大的官方智库负责人批驳10年前出版物中的反毛泽东倾向表明了当局对批评和否定毛泽东表现出越来越多的不安和警惕,也反映出毛泽东在当下的中国国家意识形态当中仍然占重要地位。
社科院副院长李捷10月14日在《中国社会科学报》发表文章批评多年前在美国出版的高文谦所著《晚年周恩来》一书,指其丑化毛泽东。高文谦在书中着重描写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和林彪等中共高层领导人的个人恩怨,和权力斗争。书中甚至指出毛泽东干涉对周恩来的治疗,加速其死亡。
中共中央文献《晚年周恩来》一书封面标注了作者高文谦在中共文献研究室的旧职身份,强调作者在掌握资料方面具有权威性。李捷在去年担任社科院副院长前,也曾经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供职,担任过副主任职务。
李捷的文章"驳《晚年周恩来》对毛泽东的丑化"对高文谦书中的所谓"主观臆断"部分做了分析,指出作者根据自己的偏好对许多史料进行取舍,把毛泽东描绘成精于统御之术的权谋家。李捷说《晚年周恩来》不是公正客观的历史著作,而是充满作者偏见和个人情绪宣泄之作。
2011年,李捷还在担任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时就反驳过关于毛泽东的各种负面传闻。他在人民网上发言说,辨别有关毛泽东私人生活文章的真伪,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越写的有鼻子有眼,仿佛所描述的私生活都有一个第三者窥见了,就越说明文章站不住脚。
李捷还反驳了《毛泽东私人医生回忆录》中关于毛主席有淋病的说法。他说中央档案馆完整地保存了毛泽东的医疗档案,他们调阅了毛主席的保健档案,证明根本没有这么一回事。
意识形态安全
中国智囊学者认为:赫鲁晓夫在苏共20大上否定斯大林为后来苏联解体埋下了种子
去年开始担任掌管社科院新领导人的王伟光曾经大谈意识形态安全,呼吁当局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
社科院副院长李捷发文对所谓妖魔化毛泽东的负面材料进行消毒,应该是当局争夺意识形态话语权努力的一部分。高文谦的《晚年周恩来》把中共政治斗争个人化,权谋化,隔离了民族主义、理想主义和工业化的大背景,不利于当局重新梳理1949年以来的历史叙事。
80年代初中共制定《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在1949年后特别是文革期间的一些做法进行否定,包括毛泽东提出的国家建设理论,如"继续革命理论"等。社会上也风行各种"非毛"的出版物和揭秘历史。因此许多人对习近平上位后的提法感到意外 。
习近平上台出提出的不能用后30年否定前30年,反对割裂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的两个时期,对毛泽东时期的建设成就予以肯定。
习近平的毛派色彩
在社科院领导人王伟光还是二把手的时候曾经为薄熙来在重庆"唱红打黑"造声势,安排社科院在重庆举办理论研讨会,讨论共同富裕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薄熙来垮台,王伟光不仅没有因此受牵连,反而被扶正担任了社科院院长和党组书记。
据被称为左派太子党的林炎志透露,在讨论十八大政治报告时王伟光建议把"共同富裕"写进报告,遭到"和平崛起"主要倡导者郑必坚反对,郑认为"共同富裕"是亡国之道。不过最终"共同富裕"还是被写进了十八大报告。
因此有评论认为,虽然薄熙来出局,但薄熙来当年提出的"分好蛋糕"的理念被新领导层吸收,甚至有人说,习近平在走没有薄熙来的薄熙来路线。还有评论认为习近平的毛派色彩超过了薄熙来。
中国三十多年的经济高速发展使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际环境也今非昔比,产生毛泽东式的领袖及其思想和政策的社会土壤已经不再,很少有人会真的认为习近平(甚至薄熙来)会搞过去毛泽东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做法。
毛泽东象征含义当中除去革命和阶级斗争内涵,还有强国、工业化和民族主义等一般国家意识形态的内涵,后者或许是当局希望用来加强政治共识和社会共识的内容。
笔杆子、枪杆子
习近平总结苏共亡党教训时说,中国在体制上、所走的道路和面临境遇都与前苏联有相似之处,弄不好,苏共的昨天就是中共的明天。
虽然中国总结苏联解体原因并没有比较一致的说法,但曾经担任过社科院副院长的李慎明在"苏共亡党亡国的历史教训"一文中说,1991年苏联亡党亡国的种子早在1956年苏共20大时全盘否定斯大林时就已经播下。他指出,从否定斯大林开始,苏共否定了的自身历史,然后导致腐败变质,直至最后瓦解。
社科院世界历史所原所长陈之骅将苏共亡党归咎于历史虚无主义,说苏共自我否定历史导致民众的思想混乱。陈之骅在总结苏共亡党的文章中也对当初苏共全盘否定斯大林和西方对斯大林的妖魔化作了反驳。
林彪曾经对毛泽东"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名言做过补充:"枪杆子、笔杆子,夺取政权靠这两杆子,巩固政权也靠这两杆子。"毛泽东作为理论家型领袖本人就是中共关于革命,对日战争和建国等理论的主要笔杆子。
毛泽东以后的中共领袖尽管都各有执政理论和口号,但再没有过理论家型的领袖,于是打造和捍卫官方意识形态和话语权的重担似乎就落到了社科院的笔杆子肩头上。BBC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