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引起国际关注
《中国改革》杂志日前刊登了中国政府官方智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一份向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交的改革方案,引起各界关注。
负责上述方案制定的国研中心课题组由该中心主任李伟与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刘鹤担纲领衔,使方案显得更具份量,为三中全会改革思路讨论加以热身。
当中八个重点改革领域包括:深化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基础 产业领域改革、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推动金融体系改革、启动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促进创新和绿色发展、深化涉外经济体制改革等。这个被称为"383"的方案提出了包含"三位一体改革思路、八个重点改革领域、及三个关联性改革组合"新一轮改革路线图。
人民币国际化将现新局面
对于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亦引起了关注。报告提出推进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和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提出十年内使人民币成为主要的国际结算和投资计价货币,在局部市场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以此倒逼外汇市场、跨境投资、债券市场、金融机构本外币综合经营等领域的改革。
尚乘财富策划证券业务部总经理邓声兴接受BBC中文网访问时分析指出,人民币国际化主要涉及资本帐是否能够全面开放,这是最为敏感的一部分,资金一旦自由进出中国,对金融系统将有不可估计的冲击,汇率及利率出现显著的波动。
邓声兴指出,如果不涉及资本账目全面开放,透过增加离岸人民币业务,增加国际结算的额度,不需要十年时间,人民币国际化将出现新的局面。
邓声兴认为"383"方案的内容是给予市场三中全会召开前的一个前奏,让市场对包括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及一系列的财金改革有一个具体的概念,市场可以先消化,如果说三中全会将具体提出人民币国际化的时间表机会很微。
拓展金融市场深度广度
据业内人士的分析,人民币国际化目前最重要是拓展金融市场深度与广度。
人民币国际化需要几个基本条件,并非依靠人民币升值就可以完成,包括中国的经济规模大,国家信用等级高,经济稳定以取得国际投资者信任;另一条件是进出口贸易在国际贸易中占重要比重,国际结算需求大;金融市场稳定,金融衍生工具和结构性产品丰富,并且金融体制相对健全完善。
瑞银证券特约首席经济学家汪涛向BBC中文网指出,提供人民币流动性、放松证券投资管制也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体现。
今年10月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已经与欧洲央行、英国央行及印度央行签订了合约。本月中刚结束的第五次中英经济财金对话,英国正式获得800亿元人民币RQFII额度。
中国人民银行与印度银行续签1000亿元人民币/175万亿印度尼西亚卢比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中国人民银行还与欧洲中央银行签署了规模为3500亿元人民币/450亿欧元的中欧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汪涛认为,虽然互换协议最初仅作为备用工具,但时至今日已经为香港等地人民币结算和清算活动提供充足的流动性,即便作为备用工具,互换协议也有助于确保人民币结算和清算的流动性准备充裕、交易顺利进行。
2010年8月开始,参与人民币清算及贸易结算的离岸银行及一些外国央行获准可以投资于国内银行间市场。2013年3月,范围已扩大至18家RQFII和部分QFII投资者;2013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将RQFII范围扩大至新加坡和伦敦。
这次国研中心提出的"383"改革方案属于提供予中共中央参考的众多咨询报告之一,市场对当中的内容较高期望可以理解,而且该报告的内容涉及改革的尺度很大,内容务实,涉及多个改革方向,包括行政审批、反腐倡廉、土地制度、财税体制改革等内容,都是目前社会关注的焦点。
业内人士指报告的预先张扬作为"试探汽球"测试市场的反应算是一个聪明做法,可减少市场冲击及波动。BBC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