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全会的《决定》是中国共产党当前的纲领。它有内容,有份量,不是泛泛之作。它的价值在於全面反映了现领导对中国当前局势的判断。
"不改革,死路一条。"那是邓小平表态支持八十年代经济改革的理由——尽管胡乔木当时发明了似乎完全不同的说法,"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秀才的本领在修辞,不外乎冠冕堂皇。军委主席作为统帅,必须挑担子,不能不说实话。
这一次同样是形势逼人。别把《决定》中那些豪言壮语当真。中国要是万事大吉,领导真能高枕无忧,何必谈"改革",何必谈"深化改革",何必谈"全面深化改革"!路人皆知,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就反映了击鼓传花者对本党的一种责任感——不让此花在此时此手坠地。
全面危机呼唤全面改革。重点何在?《决定》说,重点在经济领域。这反映了现领导对GDP所寄讬的最高期待。不是说"发展是硬道理"吗?但愿能靠GDP治愈痼疾,平息民怨,改善形象,重振雄风,为一党专政的制度争光。
为了GDP,不能不呼唤市场。不能再自欺欺人地宣佈中国已经"具备完全市场资格"。《决定》正确地提出,"必须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这是《决定》的亮点。没有自由竞争的市场,没有相应的规则,市场不可能有生命和创新的活力。
中国现存市场体系之所以处在半死不活状态,不是由於它幼稚,而是由於它被侵凌。幼稚并不可怕。和幼稚相伴的,往往是生机勃勃,前途无量。真正可怕的是被强大的异物所佔领。现在比比皆是的企业无法自主经营,不能公平竞争,消费者难以自由选择和自主消费,商品和土地、资金、劳力、技术、信息等要素不得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等等各种与市场本质背道而驰的怪现象,无一不是超经济权力干预的恶果。这才是问题的症结。
因此,当中共提出"改革"之初,与人为善的有识之士无不指出了政治改革在整个改革中的关键地位。唯有政治改革才能救治中国不死不活的市场,也唯有主动的政治改革才有可能使中共获得新生。可惜良言善意,被疑忌为"反共阴谋"。现在《决定》中有关政治、文化、社会各章节的论述,除了那些关於"人民"的空话以外,处处呈现出强化高度集权的雄姿。
致病之由是一党专政在不断恶性膨胀,治疗之方却是叫它继续升温发高烧。靠一党专政来谱写自由,用高度集权来完善市场。我不知道这种"改革"(即使是其中本来可能起相当积极作用的举措)最后会走到什么地步。
"那么现在还有没有救?"肯定有的。我现在能够想到的,是习仲勋老人去世以前的遗言:中国需要制定《不同意见保护法》。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