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出售香港及内地资产引关注,分析认为其目的在于扩大欧洲投资
富商李嘉诚旗下长江实业及和记黄埔早在今年8月份已经打算出售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的东方汇经中心,当时的售价已逾60亿元人民币。
最近买家之一光大控股自行披露以71.6亿元人民币接盘,购入该物业6%权益外,有消息人士透露另一名最大买家是交通银行(03328)或斥资85亿元购入其余94%权益。
香港金利丰研究部执行董事黄德几接受BBC中文网访问时表示,和黄过去十几年一直利用同样的手法出售物业套现来为新的投资机会做准备,不过本次交易因与出售百佳时间差不多,因此引来很多的揣测。东方汇经中心位于上海浦东新区陆家嘴环路333号,东面正对"上海中心",项目办公楼总建筑面积约8.8万平方米,目前尚在建设中,预计将在2014年竣工。
黄德几认为,和黄套现意图十分显然为了加大在欧洲等地的投资,为购入高回报的资产准备弹药,如果考虑公用事业的投资,内地的空间很小,而欧洲相对机会十分大,而且欢迎私人企业,对中国的国企更很少拒绝其参与。
屈臣氏
分析指出,出售百佳计划搁浅后,富商李嘉诚旗下的和记黄埔出售内地、香港资产套利的步伐仍会继续下去,同时已将旗下屈臣氏所有零售业务进行评估,包括择机择地将所有或部分业务进行IPO。
屈臣氏在香港在欧洲上市仍然未有定案,筹资规模可能在80亿至100亿美元,如果赶及今年底上市的话,有望成为今年全球最大的IPO交易。
根据和黄发布的半年报显示,截至2013年上半年,旗下屈臣氏在全球已经拥有11093家分店,其中欧洲占约7300家,亚洲3800家。
屈臣氏可能成为今年全球最大IPO
受惠于亚洲分店数目的上升、销售增长反弹和欧洲店盈利明显改善,屈臣氏业务毛利率也由3.7%上升至6.8%。2012年,屈臣氏在和黄整个盈利贡献中的占比达到17%。
黄德几分析指,屈臣氏的零售业务高增长期渐过,既然业务已成熟,不如减持套现再进行新的并购,未来两年内拆分屈臣氏将使其获得最好的估值。
屈臣氏品牌在香港无人不识,在八十年代成为和黄的子公司。踏入二十一世纪,屈臣氏积极在欧洲进行收购,包括在2000年收购英国保健及美容产品连锁店Savers,2002收购荷兰公司Kruidvat,2005年收购俄罗斯Spektr,业务扩展至东欧。
弃亚入欧
黄德几分析指出,李嘉诚在出售与收购的权衡中反映出"弃亚入欧"的投资思路。而欧洲国家中,特别钟情于在英国投资。
从2005—2012年的年报中统计所得,李嘉诚旗下的公司投资或控股共6家英国基建公司,涉及电力、燃气、水务等行业,累计投资总金额高达58.441亿英镑。
其中在2012年长江实业、长江基建、电能实业和李嘉诚基金会组成合营公司斥资6.45亿英镑,成功收购英国MGN Gas Networks 。
长江基建2013年的半年公报中就指出集团最大的海外投资项目英国电网的表现持续良好,利润贡献为18.14亿港元,上升4%。
自收购威尔士和西部地区实业有限公司的交易完成后,项目于2013年上半年度首度为集团提供了整个半年度的利润贡献。
黄德几认为,和黄在欧洲购入物廉价美的公用事业这模式正是当年投资香港公用事业的模式相似,相信能源资产仍然会是和黄未来收购的重点之一。BBC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