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密切关注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经过四天高层闭门会议后,于11月12日下午闭幕。按照惯例,新华社当日晚间发布了三中全会公报摘要。公报是中共向外界发布大会精神,传达政策方向的一种惯常形式。
在本届三中全会公报若干要点中,中共引人注目地提出了,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
公报还宣布,将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
十八届三中全会最大的猜测是中国能否突破政治、经济的困局,通过改革度过各种深层危机。关于深化改革,公报提出,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出要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为此,中共宣布将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和落实。
公报仍确定经济体制改革为改革的重点,再次提出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提法。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中国问题专家胡星斗在接受《纽约时报》北京分社采访时表示,三中全会形成的决议没有太多新意,95%的话都是在重复过去说的话。从字面看,倒是有几个亮点,只是这些亮点是否可以得到落实,还需要观察。
第一个亮点是强调了"治理","治理"是现代政治治理中常用的名词,"治理"就是强调公开、透明、民主、法治。
第二个亮点是建设现代财政制度,现代财政制度即现代公共财政,现代公共财政是透明的,是人大严格审议通过的,是受人民监督的。
第三个亮点是要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这意味着未来农村土地流转会有重大改革,土地价值和土地收益分配要更多向农民倾斜。
胡星斗还指出,此次会议并未涉及到国企改革以及国企垄断的问题,倒是再次强调了国有经济的重要性。他认为,这也很容易理解,因为中央委员中就有国企的领导人。但是中央既然强调了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他分析下一步一定会触及到国企的利益,也会进一步降低民企的市场准入门槛。
对于将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这一引起广泛关注和议论的内容,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学者向《纽约时报》北京分社表示,三中全会看来导致中共更加集权,更加保守。因为从新成立的国家安全委员会来看,这个委员会打通了军队、外交、公安等,可以说是中共的一项创新。即使是前苏联的克格勃,其实也没有干涉到军事和外交。
对此,世界与中国研究所所长李凡指出,国家安全委员会具体内容是什么并没有说清楚。如果是象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那样统筹军事、外交、反恐等任务,则说明新领导人在准备一个大的战略,但如果只是对内用于稳定的需要,则将是另一回事。
李凡认为此次三中全会公告在语言表述上比以前的文件略显谦逊,整个是要搞改革的气氛,特别是提出要搞预算透明,这在过去基本不提,而且明确提到"民主政治"和"基层民主"。但李凡警告,中共的政治改革不会是很多知识分子希望的政治改革,而是可控范围内的政治改革,比如预算公开。他说,经过一年的观察,基本可以得出结论,习近平走的是邓而非毛的道路,即政治上稳住,必要时甚至不惜代价,但经济上开放。"新领导人对这个思路非常自信,"李凡说,至于可不可行,则另当别论。纽约时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