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诺贝尔文学奖在斯德哥尔摩公布,加拿大女作家爱丽丝·门若(Alice Munro)获奖。去年这一奖项颁发给了中国作家莫言。由于他与北京当局的密切关系,在中国国内外引发激烈争议。一年后,诺奖是否给莫言带来改变?
(德国之声中文网)一年前,莫言的身边总是被记者挤得水泄不通,如今平静了一些。他的作品销路很好,新书《蛙》在畅销书排行榜上遥遥领先。但他尽量避免走入聚光灯下,通常拒绝接受采访。
当他偶尔出现公众视野中,比如不久前中国社会科学院举办的"中德作家论坛"上,他仍然难以接近。在领导干部的簇拥下,他如同一位大明星。他似乎并没有想要与同行交流。
"无论什么年代,作家都有坚持自己立场的勇气,都应该在作品中坚守自己信奉的道德和价值。"莫言说道。
莫言作品《蛙》遥居畅销书榜首,且译成德文出版 但他不单是中国最知名的作家,也是官方机构中国作家协会的副主席。该机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各民族作家自愿结合的专业性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作家、文学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其主要任务是:组织作家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科学发展观,学习党的方针政策,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等-这是中国作协在其网站上的自我介绍。
在中国社科院的论坛上,莫言谈到作家有责任赞扬进步,也为一党执政下的审查和自我审查辩护:"审查确实还是在各个国家都存在,我想是不是在德国也存在,在中国也存在。没有审查好像也是一种幻想。在中国涉及一些敏感问题,例如民族问题、边界问题和一些历史问题都是挺复杂的,都是在写作时应该回避掉的,因为这容易伤害别人,或引发纠纷。"
类似的表态引发批评。纪录片制作人崔卫平说,知识分子应当为那些被遮蔽声音的人说话,应当为言论自由和人身自由被限制的人发声。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典礼 参加中国社科院论坛的作家中也有不同意见。"在这一点上,我的观点有一点点差异", 作家方方说道。她认为,自由的空间小于以往任何时候,这是必须要面对的现实。她说,必须要承认审查极为严格,开放度很小,限制很多,各方面现在都"毫无疑问地在往后走"。
诺贝尔文学奖并没有带来变化。莫言没有说服批评者,没能让他们相信这一点:自己的作品与他的官方职务并无关系。中国官方仍继续将莫言获奖作为中国"软实力"上升的证据。然而,现实是,对一位中国诺奖得主欢庆有加,对另一位--2010年获诺贝尔和平奖的系狱自由知识分子刘晓波却彻底沉默。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